【转】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

转:红河日报    2021-03-05


本集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现在已经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八大以来“五位一体”的重要内容,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把“绿色发展”作为主题,将更为全面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富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


第一部分:什么是绿色发展

主持人康辉:

学习思想,领悟经典,感受平语近人。欢迎您收看《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我是主持人康辉。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有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的朋友,还有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朋友们,欢迎大家!

《礼记·中庸》当中有这样一句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过这句话。那听到这句话,我们马上能够联想到的词语是什么呢?和谐。对不对?我们追求人与人之间“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谐相处;我们也追求人与自然之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和谐共生。

今天,我们就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论述当中的精妙用典,来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现在,我们有请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炳林教授。

思想解读人王炳林: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绿色发展”的话题。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是象征生命的颜色。我们通常把有益于健康的食品称为“绿色食品”,把通畅的道路称为“绿色通道”。如今,绿色发展更是成为美丽中国的底色、美好生活的希望。坚持绿色发展,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当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的牵挂。

在这里,我想问一问大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句都有哪些。

观众一: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观众二: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观众三: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思想解读人王炳林:

好,非常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党的十九大已经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今天,我们围绕着“绿色发展”这个关键词谈三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是绿色发展,第二个是为什么要绿色发展,第三是如何实现绿色发展。首先,我们讲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绿色发展?我们先共同收看一段习近平总书记的原音短片。

总书记原音短片一:

《齐民要术》中有“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的记述。这些观念都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表达了我们的先人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认识。

主持人康辉:

刚刚我们听到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是2018年5月18号他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的。这次大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召开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也是意义最为深远的关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大会。大会的最大亮点,也是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在刚刚这段讲话当中,大家会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几处用典,其中他引用了《齐民要术》当中的一句话:“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句话非常明达晓畅,一听就懂。那这句话对于今天我们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又会带来哪些新的启示呢?现在,我们有请本期节目的经典释义人,中南大学杨雨教授来为大家解读。

经典释义人杨雨: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几句话出自于北魏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这部著作大约成书于公元533到544年之间,是中国历史上保存至今最早的一部农业著作。全书分为10卷92篇,分别论述了各种农作物的栽培,还有家禽家畜的饲养、农产品的加工和副业,等等。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出现在《齐民要术》的《种谷》篇当中。贾思勰是用种谷作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该怎么样地“顺天时,量地利”。比方说,“地势有良薄”,土地的肥力有高低之分。那如果是良田,宜于晚一点种;如果是薄田,就宜于早一点种,因为薄田种晚了就不会有丰厚的收获。“山泽有异宜”。如果是山田,就应该种强苗,来避免风霜等恶劣气候的侵袭;那如果是泽田,就宜于种弱苗,这样收获会更加地丰富。根据天时地利来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就会“用力少而成功多”。反之,如果任性妄为,违背自然规律,那一定会劳而无功,一无所获。

当然,贾思勰这种“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的哲学智慧,并不仅仅只适用于农业生产,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适用这种规律。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当中,曾提到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事例——都江堰,那今天我不妨再来说一说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之上,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都江堰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上古的时候,其实成都平原是一个频繁遭到水灾、旱灾这样一些自然灾害侵袭的地方。所以,历代的帝王都特别重视治理自然灾害。比如说,著名的开明帝鳖灵就是因为治水有功,接受了望帝杜宇的禅让。

当然,成都平原的真正福音还得等到秦昭王的时候。蜀郡太守李冰等人在前人开凿水利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凿开离堆,避免沫水造成的灾害,又在成都一带开凿了两条江水的支流。这些河渠不仅水深都能够行舟,而且还可以用来灌溉农田,百姓也因此享受到了这项工程带来的巨大利益。从此,成都平原不仅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济保障,而且世世代代还造福着天府之国的人民。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正是中国传统智慧的核心理念之一,这也正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的思想源头。

思想解读人王炳林:

感谢杨雨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局面。

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发展呢?所谓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做出新的贡献。所以说,绿色发展就是要绿色强国、绿色惠民,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产品,让老百姓生活在更加和谐宜居的环境当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焦裕禄的故事。焦裕禄,大家知道,是我们党的好干部,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也是防沙治沙的好干部,也可以说是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典型。

大家知道,50多年前,焦裕禄到兰考任县委书记。当时的兰考是风沙弥漫、内涝严重、土地碱化。风沙一起来以后,把庄稼打得一片一片的,都给打死了,那个时候的小麦亩产仅有40斤。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焦裕禄带病坚持工作,带领全县人民防风固沙、种植泡桐。泡桐这种树成活率高,长得也快,很快就见效。那么现在呢,焦裕禄亲自种植的那棵泡桐已经长为参天大树,这棵大树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焦桐”。在兰考,泡桐也成为一个很好的乐器材料。通过这样大量的种植,也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益。那么,这样一个例子也说明,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

我们接下来讲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绿色发展?我们先共同收看一段习近平总书记的原音短片。

—————————————————————————————————————————————————————

第二部分:为什么要绿色发展

总书记原音短片二: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面向未来,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加强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享经验、共迎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

经典释义人杨雨: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一段话。“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这两句话节选自《荀子·天论》。原文是这样写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这几句话翻译过来,大意是这个样子的:大自然的运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会因为喜欢尧,就保存规律的正常性;也不会因为讨厌桀,就丧失掉规律的正常性。人类的活动如果适应了自然规律就会吉祥如意,反之,如果人类的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就会遭遇凶险。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谁呢?辛弃疾。可能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辛弃疾就是那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慷慨将军,就是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爱国英雄,但就是这样一个铮铮铁汉,他也具有非常强烈的绿色生态意识。

我举个例子来说吧。乾道八年(1172年)的时候,辛弃疾被任命为滁州知州,就相当于滁州市的市长了。滁州地处江淮之间,这里靠近宋金边境,地理军事位置非常重要。宋代在经历了“靖康之耻”,“南渡”之后,滁州这个地方屡次遭到战争的洗劫。原本的繁华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老百姓只能在瓦砾场里面搭建临时的茅棚栖身,风一吹,摇摇欲坠。那这样的现状应该如何改变呢?

好个辛弃疾呀!头脑非常清晰,执行力非常强。他一到滁州就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简单地说,他的措施就是要改变滁州的自然现状和民生现状。

在民生这一方面,他首先上疏,要求减免当地百姓的上供钱;在自然现状这方面,他大力地招抚难民,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土环境,大力地发展农业,开垦荒田,当年的夏粮就喜获丰收。

滁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改善了,本来背井离乡的难民也纷纷地回来了,老百姓也安居乐业了。所以,虽然辛弃疾上疏要求减免了当地的赋税,但是因为地方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所以那一年的税收反而比以前大为增长。怎么样,辛弃疾不是一个只会冲锋陷阵的一介武夫吧!

直到今天,古人的思想运用到我们的绿色生态的环保意识和实践活动上,仍然极具现实性的指导意义。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创造富裕小康的生活,同时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

思想解读人王炳林:

再次感谢杨雨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解。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为什么要绿色发展。我讲两点:

第一,绿色发展是千年大计。

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坚持这样一种绿色发展,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战略任务。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当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说,一些地方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所以,恩格斯深刻地指出,我们不要陶醉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胜利,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也就是说,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一兴俱兴,一损俱损。

所以,现在老百姓普遍地说:“过去是盼温饱,现在是盼环保;过去是求生存,现在是求生态。”所以,只有保护好环境,我们未来的目标才能实现,才能保障人民的幸福安康。

第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什么要实现绿色发展,关键是要理解好、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一个理念。因为绿水青山是自然风景,金山银山是财富的象征。习近平总书记把两者生动而又深刻地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是揭示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辩证关系。

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不能不提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发源地。

走进余村,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这里三面环山,竹海绵延,绿水潺潺,入眼皆是青山绿水,美景一片。每天,来余村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字幕: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余村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同期声:时间如梭,过得真快,当年的情况我历历在目。你们现在取得的成绩,就证明我们这条路子是正确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思想解读人王炳林:

距离村庄仅有几百米远的矿洞遗址,还能勾起人们对十几年前的回忆。很难想象,那时的余村还是另一番景象。上世纪末,余村大规模开山采矿,成为全县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也成为全县首富村。但是,过度开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面对这种情况,余村也下了狠心,相继关停矿山和污染企业,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300多万元直降到20多万元。余村人也陷入了纠结和苦闷。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这个山村。

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同期声:一定不要说再想着走老路,还是要迷恋着过去的那种发展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思想解读人王炳林:

现在的余村,整齐的楼房、干净的街道,已经完全旧貌换新颜。当年的矿山变成了现在的公园,水泥厂的旧址上,一片绿油油的树苗正茁壮成长。十余年间,这个小山村从恶劣的生态环境变成为现在的绿水青山。

主持人康辉:

十几年来,恐怕没有谁比余村人自己更加能深切地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十个字的力量所在。那今天呢,我们也特别把现任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同志请到了节目的现场。来,欢迎他。

主持人康辉:

汪书记是土生土长的余村人,对吧?

汪玉成(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党支部书记):对。

主持人康辉:

那现在如果回想一下十几年前余村的样子,留给您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汪玉成:

余村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炸山、开矿,办水泥厂。那个时候,余村整个经济收入是安吉首屈一指的富裕村。当时,我的父母也是矿山上的工人,至今我都记得儿时的那首打油诗:“大炮一声震天响,黑烟灰尘雾茫茫。翠竹绿叶变颜色,白衣晒成黄衣裳。”

主持人康辉:

那时候虽然富,但是生态环境特别地差。

汪玉成:

不仅仅这个生态环境破坏了,在当时的矿山上,经常会有意外的伤亡事故发生。当时的村班子考虑到这样发展不是长久之计,在2000年初我们果断关停了这个矿山水泥厂,来发展绿色经济。那么,当时关停矿山之后,整个村集体经济从300多万元的这个收入直接下滑到20多万元,老百姓自身的这个收入也受到了影响。但是,村里不发展,上级不满意;吃子孙饭的发展,百姓不同意。就在那个时候,干部彷徨、百姓迷茫之时,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调研,在听取我们关停矿山想发展绿色经济的这个汇报之后,他觉得这是高明之举,要求我们要坚定地沿着这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就是因为总书记当时在余村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才有了我们余村现今这个模样。

主持人康辉:

刚才您说到了,原来余村采石挖矿的时候,也曾经是整个安吉县的首屈一指的富裕村,那现在如果按照这个经济发展的水平,包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来衡量的话,那余村在整个安吉县排第几?

汪玉成:

也是应该进前五位了。

主持人康辉:

前五位了。

汪玉成:

对。应该说,2019年,我们村里面年接待游客量达到了8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521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了253万元,我们老百姓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近5万元,应该说不是仅仅在安吉,我们在整个浙江都靠前。

汪玉成:

是的。

主持人康辉:

所以,事实证明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可以不断地变成金山银山。

主持人康辉:

今天,我们在节目现场,还是请来了几位高校的思政课老师,特别想听听思政课老师说一说,在课堂上你们是怎么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汇其中的,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做法。

张会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首先,我们要讲到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在环保和生态文明这个问题上,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做起,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积极配合垃圾分类。

说到垃圾分类,我曾经对学生有三问:第一问,你知道乱丢垃圾是不道德的吗?第二问,你知道不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仍然是乱丢垃圾吗?第三问,你们这样乱丢过垃圾吗?所有人都沉默了。随着上海、北京等很多城市陆续推出垃圾分类的强制性法律,那么今后乱丢垃圾的话,那不仅是个道德问题,严重的话还可能涉及到违法的问题。因此,我们就是要告诉我们的年轻人,包括所有的人,生态文明思想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深入到内心里,并落实到行动中。

主持人康辉:

好,谢谢!给年轻人传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定是和他们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因为绿色发展应该融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那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总书记的话。



 未完,请见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ChweH9yxGsPl2u67Hy_86w

------------------------------------------------------------------------------END-------------------------------------------------------------

 感恩您关注“北京环尔康”

 资深水体治理方案供应商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证书
环尔康视频
技术与产品
核心技术
技术创新
治理理念
项目展示
城市黑臭河道
富营养化水体
水质保优提优
业务范围
水净化船(艇
水净化集成箱
环境工程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领导关怀
企业招聘
设计工程师
现场工程师
运营工程师